Accounting

Welcome to the homepage of Accounting !
Tips:
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肖申克的救赎》

Course Introduction

Course Number: 09000530 Credit: 3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s as follows:

Week(s) Teaching Content
1-2
  • Introduction: What is accounting? Where does accounting come from? Why do we need accounting? What can accounting do? What kind of accounting is needed? Basic premises of accounting; Classification of accounting and its professions
3-4
  • Accounting Cycle Ⅰ——Accounting identity and double-entry bookkeeping
5
  • Exercise class: Principles of double-entry bookkeeping
6
  • Accounting Cycle Ⅱ——Vouchers and account books
7
  • Accounting Cycle Ⅲ: Adjusting entries and financial statements
8-9
  • Accounting Cycle IV: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accounting cycl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10
  • Exercise class: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accounting cycle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11
  • Accounting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Basic concepts;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balance sheet items: Current assets
12
  • Accounting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balance sheet items: Fixed assets, equity
13
  • Accounting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income statement items
14
  • Accounting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Case study on financial reports of listed companies
15
  • Financial reports: "Products" of accounting system 1
16
  • Financial reports: "Products" of accounting system 2

Course Resourse

Textbook of Accounting

Textbook1
Textbook2.

All rights reserved by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Courseware of Accounting

Courseware(Part1).
Courseware(Part2).
Courseware(Part3).
Courseware(Part4).
Courseware(Part5).
Courseware(Part6).
Courseware(Part7).
Courseware(Part8).
Courseware(Part9).

All rights reserved by Professer Ye Qing.


Midterm and Final of Accounting

Review the papers you have read and the exercises you have done. The time for the exam is tight.


Notes of Accounting

第一讲 会计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四大假设

1. 会计主体
  • 定义:企业会计服务的特定对象。
  • 与法律主体的区别:一般而言,法律主体必然有资格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如无限合伙、企业集团)。
  • 报表区分:合并报表 vs 母公司报表。
2. 持续经营
  • 定义: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将按当前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清算。
  • 影响会计政策选择
    • 固定资产的计量方式:历史成本 vs 清算价值。
3. 会计分期
  • 定义:将持续经营期划分为若干连续的、等分的时间段。
  • 目的:及时反映、按期编报。
  • 影响
    • 应计制、配比原则(折旧、摊销)。
    • 比较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
  • 时间划分
    • 年度和中期(季度、月度)。
    • 中美差异:我国会计年度为自然年度(1月1日-12月31日)。
4. 货币计量
  • 定义:会计主体在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为度量单位,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
  • 说明
    •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
    • 中国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决策有用性(Decision Usefulness)
    • 相关性
    • 可靠性(有时与相关性矛盾)
  • 可理解性
  • 可比性
    • 纵向可比(一致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会计政策变更。
    • 横向可比(相似性):不同企业同一时期。
  • 实质重于形式:根据经济实质判断,如融资租赁 vs 经营租赁。
  • 重要性:根据项目性质和金额大小判断。
  • 谨慎性(稳健性, Conservatism)
    • 不高估资产和收入(如坏账处理、固定资产折旧、减值准备)。
    • 不低估负债和费用(如或有事项预计负债确认)。
  • 及时性:注意与相关性的联系。

三、企业与经济活动

1. 企业的组成
  • 人力资源
  • 财力: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
  • :各种房屋建筑物、办公用品、机器设备、原材料、产成品或商品等
    • 工业企业物资流动:现金→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现金
    • 商品流通企业物资流动:现金→库存商品→现金
2. 企业活动
  • 成立、经营、清算
3. 企业成立与本钱投入
  • 外部筹资:国家、法人、个人或外商投资;向金融机构或其他主体借款。
  • 资金结构:所有者投入 + 借入资金 = 企业资金
4. 本钱投入的形式
  • 货币(现金和银行存款)
  • 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
  • 原材料和商品等
5. 筹集资金与资金变化
  • 所有者权益或负债增加 → 资产增加
6. 企业结束与本钱退出
  • 缴纳税金、偿还借款、分派股利
7. 资金退出与资金变化
  • 资产减少 → 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四、会计事项

定义
  • 企业经济活动中应在会计上加以记录的事项,也称“经济业务”。
  • 分类
    • 交易 (Accounting Transactions):发生在两个不同会计主体之间的价值转移
      • 双向交换:购买资产并支付现金或承担未来支付义务
      • 单向交换:公益性捐赠
    • 事项 (Events):主体内部或与环境之间的资源转移,如生产车间领用原材料、地震导致财产受损
    • 情况 (Circumstances):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未发生交易或事项,但影响会计要素,如物价、汇兑变化、债务人破产

五、会计要素

1. 定义
  • 会计用于反映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2. 资产
  • 定义: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企业拥有或控制,预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 分类
    • 流动资产: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存货等
    • 非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其他长期资产
  • 特征
    • 直接或间接带来经济利益
    • 企业拥有与控制
    • 物质形态被抽象
    • 过去时特征
3. 负债
  • 定义: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预期导致经济利益流出。
  • 特征
    • 清偿导致经济利益流出
    • 优先求偿权
    • 时间特征:过去 → 现在 → 将来
  • 分类
    •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等
    • 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项等
4. 所有者权益
  • 定义: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净资产)。
  • 特征
    • 剩余要求权、留剩权
    • 清算时在偿还负债后返还所有者
    • 可参与利润分配
  • 分类:外部投入与内部积累、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
  • 公式:所有者权益 = 资本 + 收入 - 费用
5. 收入
  • 定义:日常活动中形成,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流入(与资本无关)。
  • 分类
    • 主营业务收入 vs 其他业务收入
    • 狭义 vs 广义,经常性 vs 一次性,持续性 vs 偶发性
  • 与利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
6. 费用
  • 定义:日常活动中发生,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流出(与利润分配无关)。
  • 分类
    • 成本:生产或提供劳务耗费,归集到产品或劳务中
    • 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 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
7. 利润
  • 定义:收入与费用配比后的差额,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 公式:利润 = 收入 - 费用
  • 体现为资产净流入与所有者权益增加

六、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 定义:根据会计要素所处状态选择相应计量属性,确定金额基础。
  • 主要属性
    • 历史成本:取得或制造时支付的现金或等价物
    • 重置成本:按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
    • 可变现净值:预计售价 - 加工成本 - 销售税费
    • 现值:对未来现金流折现
    • 公允价值:公平市场交易价格

七、会计恒等式

  1. 含义:企业所有资产都有相应来源,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2. 反映财务状况
    •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资产形态 vs 资金来源
  3. 反映经营成果
    • 收入 - 费用 = 利润
  4. 综合反映
    •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利润)
    •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结账前) + 收入 - 费用)

第二讲 会计等式、账户与复式记账

一、账户

会计恒等式虽然能够反映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但分类过于概括,容易混淆企业不同活动,降低决策有用性。因此,需要设置账户以实现全面、序时、连续、系统的记录。

1. 账户定义
  • 根据企业特征及管理层、外部信息使用者需求,对会计要素内容进行科学分类。
  • 给每类会计要素设标准名称和相应结构。
2. 账户分类
  • 资产类账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 负债类账户: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等
  •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
  • 收入类账户:主营业务收入等
  • 费用类账户:主营业务成本等
3. 会计科目
  • 定义:账户名称,账户依据会计科目设置,实务中常不加区别。
  • 设置原则
    • 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 内外兼顾:总分类账(总括信息)与明细分类账(详细信息)
    • 简明实用
常用会计科目示例
  • 资产类: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
  • 负债类: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预计负债等
  • 所有者权益类: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 收入类: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
  • 费用类: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
  • 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

注:部分特殊账户(如坏账准备、累计折旧、累计摊销)是抵减科目(备抵账户)。

4. 账户结构
  • 多层次分类记录体系
    • 总分类账户提供总括信息
    • 明细分类账户提供详细信息
    • 总分类账户金额与明细分类账户金额保持一致
  • 结构指标
    • 期初余额 + 本期增加额 - 本期减少额 = 期末余额
  • 记录方式
    • 借贷记账法
    • “丁”字账户结构:左边为借方(Debit),右边为贷方(Credit)
    • 三栏式账户结构:账户名称、日期及摘要、凭证编号、增减金额及余额

二、复式记账法

定义
  • 对任何经济业务,以相等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账户中相互记录。
  • 体现资金运动来龙去脉,便于检查记录正确性。

示例

  • 购买原材料用银行存款支付:
    • “原材料”账户金额增加
    • “银行存款”账户金额减少

三、借贷记账法

1. 记账符号及含义
  • “借”与“贷”表示账户左右固定部位:
    • 左:借(Debit)
    • 右:贷(Credit)
  • 记账符号,不直接等于增加或减少,需结合账户性质判断
  • 可指明账户对应关系,了解资金运动
2. 账户结构与关系
  • 资产账户
    • 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
    • 期末余额通常在借方
    • 借方期末余额 = 借方期初余额 + 借方发生额 - 贷方发生额
  •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
    • 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 期末余额通常在贷方
    • 贷方期末余额 = 贷方期初余额 + 贷方发生额 - 借方发生额
  • 收入类账户:结构与所有者权益账户相同,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 费用类账户:结构与资产账户相同,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
  • 期末处理
    • 收入、费用账户期末余额转入利润账户
    • 利润账户期末余额转入所有者权益账户
3. 记账规则
  •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 每笔经济业务至少影响两个账户
  • 三步骤分析经济业务
    1. 确定受影响账户名称和类别
    2. 确定账户变动方向(增加/减少)
    3. 根据账户性质确定记入借方或贷方

第三讲 会计循环Ⅰ & 第四讲 会计循环Ⅱ

一、会计凭证

  • 定义: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 分类
    • 原始凭证:直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凭证。
    • 记账凭证:根据原始凭证整理后用于记账的凭证。
  • 作用
    1. 反映经济业务的原始资料。
    2. 是会计控制与监督的重要依据。
    3. 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

二、会计分录

  • 编制步骤
    1. 判断交易或事项影响的账户。
    2. 确定账户性质。
    3. 确定账户变动方向(增加或减少)。
    4. 根据账户性质及变动方向,确定借记或贷记。
    5. 按格式编制完整分录。

三、记账

1. 记账与账簿
  • 根据记账凭证确定分录,在账簿中按账户分类登记,汇总各科目的本期增加额、减少额及余额。
2. 分类账簿
  • 总分类账:总括性账户信息。
  • 明细分类账:明细信息。
  • 序时账簿:如日记账。
3. 总分类账簿
  • 含义:按一级会计科目分类开设登记,提供总括金额。
  • 格式:借、贷、余额三栏式。
  • 登记程序
    • 记账凭证记账:逐笔登记
    • 汇总记账凭证:先汇总,再登记
    • 科目汇总表:汇总后登记
4. 明细分类账簿
  • 含义:根据二级或明细科目登记经济业务。
  • 格式
    • 三栏式明细账:货币信息
    • 数量金额式:货币+实物量
    • 多栏式明细账:合并同一一级账户的明细账户信息
5. 日记账簿
  • 含义:逐日、逐笔记录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收入、支出及结存。
  • 作用:加强监督和内部控制。
  • 格式:订本式账簿,每页编号。
6. 登记账簿
  • 从记账凭证的分录登记到账簿,即过账
7. 账户平行登记
  • 同时在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登记。
  • 保证方向一致、金额相等。

四、试算平衡

  • 试算:汇总总分类账各账户借、贷方余额,验证分录和记账是否正确。
  • 步骤:原始凭证 → 记账凭证 → 总分类账 → 试算表
  • 功能
    • 检查核算资料正确性
    • 为财务报表提供资料
    • 粗略显示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
  • 平衡原理
    • 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 = 贷方发生额
    • 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 = 贷方余额
  • 能检验的错误
    • 分录金额错误、漏记、重复
    • 过账金额或方向错误
    • 账户合计计算错误
  • 不能检验的错误
    • 借贷双方全部漏记
    • 重复登记
    • 方向颠倒
    • 用错账户

五、分录更正

  • 方法
    1. 红字更正法:红字冲销错误,蓝字填制正确分录。
    2. 补充登记法:对少记金额补记。
  • 原则:拨乱反正,多退少补。

六、期末账项调整

1. 会计确认基础
  • 持续经营:企业将在可预见未来继续经营。
  • 会计分期:人为划分会计期间。
  • 配比原则:收入与相关费用配合,合理计算利润。
  • 现金制 vs 应计制
    • 现金制:收付实现
    • 应计制:权责发生制
2. 应计制下期末调整
(1) 应计项目
  • 已赚取收入、已发生费用但未收付现金。
    • 租金应收:借:其他应收款 2400 / 贷:其他业务收入 2400
    • 应付利息:借:财务费用 2500 / 贷:应付利息 2500
(2) 递延项目
  • 预收收入、预付费用,随着营业开展转为收入或费用。
    • 预收账款转收入:
      • 借:预收账款 2000 /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
      • 借:主营业务成本 1200 / 贷:库存商品 1200
    • 预付保险费:
      • 借:管理费用 1000 / 贷:预付账款 1000
(3) 估计项目
  • 根据未来事项进行会计估计,如坏账、折旧、减值。
    • 坏账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 300 / 贷:坏账准备 300
    • 固定资产折旧:借:管理费用 6875 / 贷:累计折旧 6875

七、会计四大基本假设

  1. 会计主体:明确企业会计核算和报告范围。
  2. 持续经营:企业将在可预见未来继续经营。
  3. 会计分期:人为划分会计期间以提供及时信息。
  4. 货币计量
    • 仅反映能以货币表达的信息。
    • 假设币值稳定,忽略物价变动。

第五讲 会计循环Ⅲ

一、编制财务报表

  • 定义:财务报表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综合反映,概括报告期内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 使用者需求:不同利益相关者关注的信息不同,为兼顾各方需求,形成了通用格式和会计准则。
  • 思考题
    • 资产负债表反映谁的需求?(债权人、投资者)
    • 利润表反映谁的需求?(管理层、股东)
    • 利润计算需扣除折旧,会计准则为何如此规定?若不扣除折旧,利润会被高估。

二、工作底稿

  • 作用:方便会计人员整理期末调整数据,编制财务报表。
  • 编制程序
    1. 表头:企业名称、工作底稿、日期。
    2. 账户名称:移入调整前试算表账户,并根据调整写入所需账户。
    3. 调整前试算表:填写借方、贷方余额,验证平衡。
    4. 调整:逐项记入“调整”栏,借贷总额平衡。
    5. 调整后试算表:调整前余额与调整额按同/反方向计算。
    6. 利润表
      • 调整后试算表中相关收入、费用列入“利润表”栏。
      • 借>贷表示亏损,贷>借表示利润,将差额结平。
    7. 资产负债表
      • 调整后试算表未列入利润表的项目,按账户性质移入本栏。
      • 将利润表净利润作为平衡数列入资产负债表(方向相反)。

三、财务报表编制顺序

  1. 利润表
    • 汇集某一期间所有收入与费用,反映经营成果。
    • 来源:工作底稿“利润表”栏。
  2.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 显示一定时期内资本投入、留存收益变动及结余。
    • 来源: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利润及利润分配情况。
  3. 资产负债表
    • 显示某一时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状况。
    • 计算示例
      • 应收账款净额 = 应收账款 - 坏账准备 = 80,000 - 300
      • 固定资产净值 = 固定资产 - 累计折旧 = 61,000 - 6,875
  4. 现金流量表
    • 以现金流入、流出为基础,说明经营、投资、筹资活动现金流转情况。

四、结账

1. 定义
  • 会计期末将账户余额结清或转至下一期,实现账户记录的告一段落。
2. 实账户(资产负债表账户)
  • 永久性账户:余额随经营延续到下期。
  • 结转:期末余额结转至下期期初余额。
3. 虚账户(利润表账户)
  • 暂记性账户:反映某一期间经营成果,期末结清。
  • 结转流程
    1. 将收入账户贷方余额结转至“本年利润”(借记收入,贷记本年利润)。
    2. 将费用账户借方余额结转至“本年利润”(贷记费用,借记本年利润)。
    3. 将“本年利润”余额结转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增加或减少所有者权益。
  • 示例分录
    • 结转收入与费用:
      • 借:本年利润 145,175
        贷:主营业务成本 113,200
        贷:管理费用 15,975
        贷:销售费用 3,500
        贷:财务费用 12,500
      • 借:主营业务收入 192,000
        借:其他业务收入 2,400
        贷:本年利润 194,400
    • 结转本年利润至未分配利润:
      • 借:本年利润 49,22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9,225
4. 结账实账户
  • 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账户余额结转至下期,继续记录(期期相续)。
  • 结账时计算各实账户本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并将期末余额结转下期。

第六讲 会计循环Ⅳ:以制造业为例

一、会计循环背后的经营循环

  • 环节顺序
    1. 筹资环节:创办人投资、亲朋好友筹款、银行借款、风险投资、发行股票
    2. 准备环节:招聘员工、购置机器厂房(借鸡生蛋模式,如Airbnb)
    3. 采购环节
    4. 生产环节
    5. 销售环节
    6. 分配环节

二、筹资与现金管理

  • 投入资本形式
    • 货币资金
    • 专利或专有技术(折价入股)
    • 固定资产(折价入股)
    • 身股、银股、干股等特殊形式
  • 融资成本与权利
    • 债权 vs 股权:固定收益权 vs 剩余索取权(residual claim)及决策权
    • 股权融资成本:收益摊薄、控制权稀释、AB股同股不同权
  • 企业账户
    • 有限责任公司:“实收资本”
    • 股份公司:“股本” + “资本公积”(实际投资额与认购股本差额)
  • 借入资本
    • 银行贷款(短期、长期)、公司债券
    • 客户预付款、供应商欠款(无偿占用资金)
    • 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
  • 融资顺序:Pecking Order(内部资金→债务融资→股权融资)

三、生产准备与固定资产核算

  • 固定资产
    • 借方:新增固定资产
    • 贷方:处置(报废、出售)
    • 累计折旧:贷方抵减账户
    • 净值公式:固定资产净值 = 原值 - 累计折旧
  • 无形资产
    • 专利、土地使用权、商誉、数据资产
    • 摊销与减值测试
  • 生产能力考虑:产能、企业规模、新旧程度、更新速度

四、采购与采购成本核算

  • 采购流程
    1. 签订购销合同
    2. 支付货款
    3. 材料运输
    4. 验收入库
    5. 领用
    6. 期末清点
  • 相关账户
    • 在途材料:借方(购价、运输费等),贷方(验收入库)
    • 原材料:借方(已验收入库),贷方(发出成本)
    • 应付账款/票据:赊购款
    • 银行/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收取财务费用
    •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额

五、生产过程与产品成本核算

  • 生产过程
    • 产品增值阶段:费用发生、归集、分配,完工产品入库
    • 提供信息:成本结构、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在产品信息
  • 成本归集方法
    •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 借方:当期生产费用支出
      • 贷方:期末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 制造费用
      • 借方:当期发生制造费用
      • 贷方:按标准分配结转给产品,月末一般无余额
    • 分步法与平行结转法:逐步结转或平行归集各部件成本
  • 其他相关账户
    • 预付账款:核算预付款项,资产类账户,摊销至费用
    • 应付职工薪酬:贷方记应付,借方记实际支付
    • 库存商品:
      • 借方:完工验收入库的产品成本
      • 贷方:发出产品成本
      • 借方余额:期末库存产成品成本

六、销售与利润核算

  • 销售过程
    • 产品发出、包装运输、广告费用、销售结算、销售税金计算
  • 会计信息提供
    • 产品销售数量、价格、毛利率、销售部门业绩、库存及回款信息
  • 销售核算账户
    • 主营业务收入
      • 贷方:实现的主营收入
      • 借方: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虚账户期末无余额
    • 其他业务收入
      • 非主营收入,如材料销售、资产出租、无形资产转让
    • 主营业务成本
      • 借方:已售产品生产成本
    • 销售费用
      • 借方:当期发生销售费用(包装、运输、广告、销售机构费用)
      • 贷方:期末结转本年利润,虚账户
    • 营业税金及附加
      • 借方:应负担的销售税金及附加
      • 贷方:期末结转本年利润,虚账户
    • 应收账款
      • 核算销售货款回收情况

Tips of Accounting

Learn to read papers and review exercises carefully.